cover_image

金融危机大类资产表现

薯条闲聊 薯条闲聊

第一章:优先避险资产

在金融危机期间,不同大类资产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,这主要取决于危机的性质、阶段以及市场的避险情绪。总体来看,风险资产通常会遭遇重挫,而避险资产则可能表现相对坚挺甚至上涨。 本文讨论股票、债券、黄金、大宗商品、房地产、货币几种大类资产。

第二章:各大类资产表现

股票大幅下跌。 金融危机通常由经济衰退引发,企业盈利预期恶化,市场信心崩溃,导致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。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全球主要股指普遍暴跌超过50%。

债券表现分化。 高信用等级债券上涨,在经济衰退和恐慌时期,投资者会寻求安全资产,高品质的政府债券(如美国国债和中国国债)和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券因其违约风险低而受到追捧,价格通常上涨。而高收益(垃圾)债券则因违约风险上升而价格下跌。

黄金通常表现坚挺。 黄金被视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。在货币贬值、市场不确定性加剧时,黄金的避险属性凸显,需求增加,从而推高价格。2008年金融危机后,黄金价格在宽松货币政策下持续上涨,创下历史新高。

大宗商品普遍下跌。 经济衰退导致工业生产活动放缓,对能源、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急剧下降,价格因此大幅下跌。例如,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,原油和铜的价格均出现腰斩。

房地产大幅下跌。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信贷紧缩和失业率上升,导致购房需求锐减,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,香港和美国等地的房价均出现大幅下跌。

避险货币升值,风险货币贬值。 在市场恐慌时,资金会流向被视为“避风港”的货币,如美元、日元和瑞士法郎,导致这些货币升值。而新兴市场国家或经济结构脆弱的国家的货币则可能面临贬值压力。

第三章:各时间段资产选择

金融危机初期,市场由“流动性危机”和“恐慌情绪”主导,会引发各类资产赎回和平仓,黄金也不例外。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在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市场恐慌后,黄金价格从2008年9月的高点约1000美元/盎司,在短短一个月内暴跌至约680美元/盎司,跌幅超过21%, 此时应该优先选择低风险债券(美债和中国国债)和避险货币(大量套利资金平仓引发日元上涨)。

金融危机中期,当各国政府和央行开始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,如降息和量化宽松(QE)时,市场对货币贬值和未来通胀的担忧会急剧升温。此时,黄金的避险和保值属性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,吸引大量资金流入,推动价格快速上涨。 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后,黄金价格从2008年10月的低点开始反弹,并在2009年底涨至约1100美元/盎司以上,随后更是在2011年创下历史新高。

金融危机后期,全球主要股指普遍暴跌超过50%后,市场情绪极度悲观、资产价格跌至历史低位时,可以逐步买入被错杀的优质资产,为经济复苏做准备。

经济复苏期,全球主要股指全部创新高,市场经济活跃,大宗商品开始反弹、房地产开始企稳,此时可以留意大宗商品和优质房地产。

全文结束,感谢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