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石油是一个统称:包括了沙特原油、俄罗斯原油、美国页岩油、中国原油等原油大类,以及汽油、柴油、煤油等成品油,还包括橡胶、石蜡、沥青、生产塑料、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。
②由于所有的石油产品都是从原油提纯或者加工而来,
所以石油的供给主要研究的是原油的供给,而石油的需求端则需要看所有石油产品需求的大小。
①国内原油主要以进口为主,占比72%左右,自产原油为辅,占比28%左右,
未来会逐渐提高自产原油的产量,以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。
②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格局,但集中度较高。
前五名进口国分别是:俄罗斯、沙特、马来西亚、伊拉克、阿曼
,其中俄罗斯因俄乌冲突后转向亚洲市场,以折扣价(较沙特低15%-20%)迅速成为中国最大单一来源国,而沙特作为传统供应国和OPEC核心成员,原油的供应量比较稳定。这里有个小细节,虽然伊朗被美国制裁,但是我国还是进口了伊朗的中转油。
③
国内自产原油主要以陆地原油为主,占比70%,海洋石油为辅,占比30%,依托“三桶油”主导的开发体系,未来海洋与非常规资源将逐步承担增产重任。
其中陆上油气资源以东部和西部为主导,东部油气产量占比42%左右,西部油气产量占比35%左右,前三大油田分别是长庆油田、渤海油田、大庆油田。
④海洋与非常规原油是未来增长的动力。2024年产量:6550万吨,占全国原油产量(2.13亿吨)的30.7%,南海深水区(如惠州19-6油田)是未来增产核心。
①目前国内石油的需求主要有交通运输、工业与化工、居民消费、农业等,
其中交通运输的汽油、柴油、煤油消耗量占比60%左右,工业与化工的石油消耗占比30%左右,居民石油消耗量占比10%左右。
②国内石油的消耗量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,并且在2025年左右石油消耗量达到峰值,之后开始缓慢下降。
③由于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,必然会导致交通运输的汽油、柴油、煤油的使用量下降,所以在2025年后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耗量是开始往下走的,后面会逐渐被化工石油消耗量超过。
①
从上面的石油需求端可以看出,其实石油才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。
社会经济强劲,工业生产加大,货物运输增多,企业人员交流频繁,居民出行和旅游增多,正好对应石油需求端的交通运输增多、工业与化工生产加大,以及居民消费出行扩大。
②这里需要注意,越到后面石油的需求量会越少,
例如2050年后,那个时候石油可能不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了,会变成用电量是经济好坏的晴雨表。